为鼓励大家打开家门与心门,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共建和谐新社区,在品牌联盟董事长、公益顺风车发起人王永的倡议下,以“919,走一走”为主题的“邻里日”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8月22日下午,“邻里日”公益活动,邀请15位资深公益行业专家、品牌专家、媒体高管组成的专家团,出谋划策,擘画蓝图。
会议伊始,王永分别从项目背景、目标、主题、活动创意、活动亮点等方面,对“邻里日”公益活动进行了介绍。
王永
品牌联盟董事长、顺风车&“邻里日”公益活动发起人
接着,与会嘉宾就如何做好主题策划、活动组织、推广传播、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相关成功案例,如何扩大活动的持续久影响力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妙语连珠、创意迭出。
以下为15位参会嘉宾的精彩发言摘要——
符永康
中国新闻社中新经纬总裁、总编辑
符永康认为,很多公益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单靠情怀难以长久。应该认识到:公益不等于免费,做公益不能羞于谈钱,社会责任往往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而非孤立存在的。建议该活动积极与相关企业的品牌推广密切结合,让参与公益活动的每个机构、每个人更加有动力,爱心企业也好,明星大使也好,有所收益才能更长久。
此外,他还建议:可以定制一些活动专属口罩之类的周边产品,并以统一手势作为标识,这样在传播上会更有辨识度。
张小媛
中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张小媛认为,要办好这次公益活动,需要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在发起方式上,尽可能去行政化,先发动做起来,让万千家庭成为事实上的共同发起人与活动主角,再考虑与有关主管部门合作;二是在传播渠道上,要强化新媒体平台与楼宇及户外广告的作用,设置话题吸引百姓共同参与,联合抖音、快手、微博话题、视频号等,特别是要重视短视频,鼓励居民自发参与,形成蝴蝶效应;三是在内容创意上,宜以情动之而不应流于说教,可以故事带动,以问题带动,多进行逆向思考。
同时,她还强调,活动推出的“亲近大使”不能只选树名人明星、成功人士,更要选树来自草根的普通人中有故事的典型,挖掘传播他们身上与“邻里日”吻合的感人故事,引起更多群众的共情与心灵碰触。
缪力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缪力曾长期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任职,拥有丰富的公益实践经验。她以“暖心工程”为重点案例进行了分享,建议把“邻里日”变为日常化的公益行动。比如,开设“邻里暖心驿站”等常态化运转的工作站,建立可整合各种资源的互助自组织,人人都是助人者,人人都是受助者。她还提出,可参考借鉴“时间银行”的运作模式,并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录,使公益服务数据化、透明化、可持续化。
刘然玲
澜湄发展基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刘然玲,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化前沿思维的公益人,展望了这个项目的长远图景。她认为,实施这一项目也要有全球化眼光,未来可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在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可考虑与澜湄发展基金会这样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合作,讲好中国故事。
陈艳阳
上海鹿熙文化传播工作室总裁、总策划、制片人
陈艳阳表示,“邻里日”的提出契合了“和为贵”的中华传统美德,有助于我们社区增进邻里关系,促进邻里互助。她以丰富的经验分享了“绿色社区”实践项目,讲述了社区绿化、垃圾分类、节水节能、污水处理等绿色生活场景,提供了“邻里日”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活动: 如可回收利用的绿化设计、垃圾分类、种植、养鱼和社区"收获季花园Party"等活动方式,从而成为社区寓教于乐、居民共同参与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她强调,“邻里日”应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让更多人感同身受,自发参与进来,并通过自媒体的力量放大影响力,和进行商业资源整合。
呼中陶
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北京美灵公益基金会顾问
呼中陶首先回顾了“社区治理”的理念发展阶段,是从传统睦邻文化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文明和谐”,再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观念。
刘景斓
北京人间远景文化交流公司董事长
刘景斓从三个维度对这次活动的可行性进行乐观的评估:政策大环境上,高层刚刚召开会议鼓励通过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得天时;从当下人心来讲,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洪灾救援促成“小区命运共同体”,得人和;从环境氛围看,小区期待热心带头人,得地利:需求就在那儿,关键是找到那个破局的“1”。
凯雷
香港大文传媒北京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凯雷首先分享了一个温暖故事:前不久,在一个大雨夜,他被小区里一位陌生的邻居背过水洼,大受感动。他认为,“亲近大使”最好能讲述自己和邻里互动的小故事,通稿、视频等一并上传,这样会增加传播效果。他还建议,“邻里日”可以将各种社区活动统筹起来,形成一种符号;也可以将“邻里日”的活动及故事进行集结出版;要开发活动的商业价值,以保证活动的持续性。
王永补充说,如果打造一个“邻里网”这样的平台,就可以更好地服务社区。
宫家麟
品牌战略及运营专家、品牌价值营销先行者
宫家麟从品牌化角度对“邻里日”提出了几条建议:公益品牌可以没有高大上的内涵,但一定要有世界性的共识,以便于像冰桶挑战那样可以“病毒式传播”;公益事业不止于履行社会责任,赢得社会好感度,不要满足自娱自乐,而应该是可量化,可持续的,要能沉淀流量;公益营销完全可以变成常规影响力,需要考虑的原则是“先有意思,再有意义”。
在具体操作上,宫家麟建议:以兴趣爱好或刚需为基础开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让社区成为特色社区,而不一定非要去敲邻居的门;“邻里日”活动的开展,要结合每个城市的城市精神,让城市成为特色城市。这样,“邻里日”的品牌化便指日可待。
王永提出了一点“异议”:要勇于做有争议但有意义的事情,如举办“敲门大赛”。
沈利
北京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秘书长
沈利高度认可此公益活动,她列举了天使妈妈合作伙伴在两个不同社区的服务案例:贵州一社区,以社区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成都一社区,在规定时段可免费领取咖啡,并有闲物置换、书吧、培训等丰富的互动形式。
在她看来,公益可以商业化运作,比如创立社会企业,但公益领域里的社会企业不应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她指出,“邻里日”活动成功的关键是如何让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参与进来,为此可设立志愿者服务时长或积分换购等活动环节。
王永在此基础上进行延展,提出“邻里日”公益活动做起来后,可搭建运营平台,为全国各地邻里社区提供基础建设服务。
刘强
回龙观社区网站长
刘强分享了“亚洲最大社区”回龙观已有的“邻里亲近”成功实践,如开办足球联赛、跳蚤市场等活动,每年通过网站发起的活动足有上百场。他提出三点建议:搭平台,可以是建微信群,开发APP,或搭网站;与已有的成熟社区网站平台合作,或建立与现有社区网站不冲突的新网站;找“人”是关键,要寻找、培养更多有热情、有主动性的人。
张吕清
品牌联盟董事、健康中国公益行创始人、财经主持
张吕清首先分享了三点感受:老朋友王永有公益思想、公益热情、公益行动,并深刻影响着身边人;好人好事需要进行有效记录,并可进行量化,便于价值兑换;城市应向乡村学习,如乡村百家宴等形式,以群策群力促邻里关系和谐。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点建议:919家合作媒体,要包含各地级市核心媒体,服务市民、富裕村民;除了明星大咖为代表的“亲近大使”,还可以发现善良的普通人作为“亲近天使”;构建邻里平台,将社区流量作集结,形成社区公益的大数据组,为公益商业化做准备。
最后,他提出两项支持措施:代表健康中国公益行,为“邻里日”活动捐赠一个亿的广告,在全国长途汽车客运站投放;率先响应“敲门大赛”行动,立志在半个月内敲够919扇小区近邻的门。
何宏林
品牌联盟董事、品牌联盟BMBA研学中心执行院长
何宏林提出四项建议:可联合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企业,作为共同发起单位,如中海物业、京投发展、万科物业、链家、房天下等等;和互联网公司腾讯一起合作,把微信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在微信上开一个以社区为中心的入口;成立一个社工企业,用相应制度激励每位在社区工作的社工;传播载体、经营载体建立好了后,发力做优质内容,增强互动,增加兴趣爱好小组,使向上向善这种力量不断延续,不断影响每一位居民。
刘坤明
公益顺风车总干事
刘坤明首先分享了自己搭车穿越大半个中国,及上个月在河南新乡参与抗洪救灾的所见所闻,证明中国人骨子里拥有与人为善、知恩感恩的朴素情感。他建议先打造“邻里日”的试点社区,再将社区治理、邻里互动模式进行复制和推广。
他以在雄安新区的生活工作经历为出发点,认为新社区没有围墙的雄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的样板;建议“邻里日”样板社区试点可以放到雄安,希望打造“大社区”概念。
最后,王永总结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并致以诚挚感谢。随着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作为“邻里日”公益活动的联合发起人,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