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机构IDC发布了《中国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市场解读,2022H2/2022》,其中在虚拟化赛道,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入选报告即跃居国产的独立第三方虚拟化软件服务厂商第一位,在所有独立第三方计算虚拟化服务厂商中,云宏紧随VMware,排名第二。
IDC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虚拟化市场规模达6.89亿美金,同比增长9.1%,根据数据分析,目前国外厂商VMware在虚拟化市场表现依旧良好,将虚拟化软件与硬件绑定销售的华为、新华三、浪潮等厂商在市场中也占据一定的地位。
云宏业绩增速明显
报告特别指出,云宏作为独立软件供应商,10余年来持续专注虚拟化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具有高度产品化和成熟度等特点,同时凭借独立第三方优势和更广泛的硬件、软件的适配性,在2022年业绩增速明显,尤其是在金融、政府等垂直领域成为更多选择。由此可见,云宏作为报告中唯一对标国外厂商VMware的国产软件企业,依托自身多年技术积累,增速明显。云宏连续两年虚拟化市场业绩增速第一,总体来看,在软件定义计算领域中国力量优势凸显。
从“能用”到“好用”跨越 国产化软件优势日益明显
以往,在全球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大潮下,我国软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核心软件却长期处于中低端,受制于人。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发布实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得益于政策红利的有效支撑,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产软件厂商竞争力持续增强。
报告显示,虚拟化、容器和云系统软件的混合是软件定义的计算和云计算的基础。近几年,中国厂商在以上三个赛道市场占比持续扩大,从增长率层面来看,虽然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厂商业绩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国外厂商的同比增长率远低于中国软件厂商,尤其是在政府、金融、电信等垂直领域,自主可控的国产软件优势日益明显。
“稳敏”相生 领跑者迎来新一轮增长契机
国产化软件优势日益明显的同时,在技术层面,虚拟化、容器两种云计算技术的争论曾经在各自拥趸下甚嚣尘上,如今市场更加理性回归到“稳敏”来选择适合业务形态的技术路线。以传统业务为代表的“稳态”场景下,用户更加关注可靠性和安全性,虚拟化技术更适合;以互联网属性为代表的“敏态”业务下,用户追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很适合容器技术。在技术架构上,虚拟化和容器可以混合调度,提供弹性统一的laaS底座,容器也可以部署在虚拟化上获得安全隔离性的优势。
图:IDC报告内《PRC SDC Software Submarket Market Size 》数据
报告数据显示,虚拟化市场目前仍然保持着健康的增长,市场总额率高于容器,二者将相生相长,在各自应用领域发挥持续云计算基础支撑。
图:《谎言与真相:虚拟化已死?》部分内容截图
近日,《中国科学报》发表的文章《谎言与真相:虚拟化已死?》指出,长期看来虚拟化、容器两种技术将会共存共生,不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会更加适应对方发展。虽然,容器技术在互联网等对业务需求灵活的新兴领域,应用高于虚拟化技术,但在基数更大的传统行业,虚拟化技术仍然是第一选择。综合来看,尤其是在国产替代和“一云多芯”的浪潮下,虚拟化凭借技术成熟度、稳定性高、过渡平滑、学习成本低等优势,保持占有率的领先。
“稳敏”相生背景下,虽然赛道上厂家众多,但领跑者更易获得市场青睐。根据报告分析,其中在虚拟化赛道,没有自身的硬件产品,强调与上、下游生态伙伴适配的第三方虚拟化软件厂商中,云宏虚拟化产品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和回报,迎来爆发式增长。
专注产品赋能客户 云宏高速发展的驱动力
“十四五”期间,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云计算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选择,作为云计算基础的虚拟化软件厂商,如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了企业追求的目标,这个过程也是自身与客户互相成就的过程。
在目前的虚拟化厂商之中,素有“中国的VMware”之称的云宏作为对标VMware国内独立的第三方软件厂商,13年来持续专注虚拟化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以符合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系列虚拟化产品能够充分对存量资产进行有效利旧,满足国产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兼容适配要求,并且在功能、性能、易用性方面无限贴近VMware,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有别于大体量的公有云架构,通过私有化模块化的轻量交付方式,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在技术生态适配上有丰富的兼容适配落地经验,与 100 余家中国技术生态厂商进行全版本的适配并成功应用于客户生产业务环境。累计服务超过 1200 家大型客户项目,产品重点应用在党政、金融、教育等行业客户其中,大部分产品在客户生产环境稳定运行超 10 年,深受广大企业喜欢。
在使用云宏虚拟化软件的金融机构中,某大型国有银行系统管理岗工作人员如此评价云宏:“云宏的虚拟化产品对国产芯片的兼容适配性高,功能满足维护需求,运行稳定,能充分利旧存量资源池,降低建设成本;对国产软硬件类的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适配性都不错,方便我们未来做进一步的金融信息化升级改造。”
说明:以上数据均整理自IDC《中国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市场解读,2022H2/2022》